| 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街道中心学校周潇梵:点亮乡村教育的那盏“灯”!_三湘校园_湖南教育新闻网 - 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主办
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街道中心学校党总支部书记 周潇梵
金秋送爽,稻浪飘香,希望的田野上正孕育着蓬勃的力量。在这收获与启航的美好时节,我们满怀憧憬,共同迎来2025年秋季新学期。此刻的校园,虽朴素却温暖,虽简约却充满生机——这里有琅琅书声穿透晨雾,有欢笑脚步踏响乡间小路,每一扇窗后都有梦想在发芽,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耕耘的热望。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致以诚挚的问候!欢迎新老师、新同学的加入,也欢迎每一位家人回到这个承载乡愁与希望的大家庭!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扎根乡土、步履坚定。尽管面临生源流动、师资不足等挑战,但我们始终以“深耕一校一品,点亮乡村教育”为信念,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明德小学的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在泥土中学会耕耘与感恩;东南小学的红色朗诵让革命精神在童声中代代相传;和平小学的啦啦操舞动了乡村孩子的自信与活力;中心小学的足球与编程更是在田野上踢出了梦想、在代码中编出了未来。这些点滴成就,是每一位老师坚守的硕果,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见证,更是乡村教育生生不息的明证。
新学期,是新的播种,也是新的奔赴。我们深知前路不易,但也坚信:教育的星火足以照亮山野,深耕的脚印终将抵达远方。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三点期望,愿我们同心同行、共赴山海:
一、以“土”为根,以“特”为径,绘就乡村教育新图景
我们将继续紧扣“一校一品”发展路径,立足乡土资源,深化特色建设。明德的劳动田埂上要种出更多“成长果实”;东南的红色诵读要读出更多“精神力量”;和平的啦啦操要舞出更多“青春风采”;中心的足球与编程要踢出“团队智慧”、编出“未来思维”。
我们也将直面挑战:通过跨校共享师资、开发本土化课程、引入数字化资源等方式,弥补艺体专业教师的不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同时,强化“闭环管理”,从备课、上课到评价,层层夯实;推动“商量治理”,听师生的心声,聚乡贤的智慧,让学校真正成为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家园。
二、以“心”育才,以“情”育人,静待每一粒种子开花
亲爱的老师们,你们是乡村教育的守望者,是孩子眼中的“启明星”。也许我们条件有限,但我们的爱无限;也许我们资源不足,但我们的创意无穷。愿你们继续以耐心浇灌、以智慧引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教育——课堂上是严师,课堂下是益友;黑板上写知识,田埂上教人生。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这片土地最宝贵的希望。愿你们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对生活的热爱:在劳动中懂得感恩,在朗诵中传承精神,在运动中锤炼意志,在编程中创新思维。请记住:家乡的泥土是你永远的根,但你的梦想可以通向星辰大海。
三、以“守”为责,以“爱”为灯,照亮成长每一步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陪伴,更是一场温暖的坚守。我们之所以选择留下、选择耕耘,是因为我们相信:每一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
我们将继续以“服务”为基,做学生的护航人、老师的支撑者;以“商量”为法,倾听每一份建议、尊重每一种声音;以“闭环”为要,让教育有始有终、有痕有果。让我们用最朴实的方式,做最有温度的教育。
老师们、同学们,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田野的风正吹向更远的远方。让我们携手并肩,以泥土般的踏实、星光般的梦想,共同书写属于乡村教育的新篇章——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特色鲜明的“品牌”,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自信闪光的“名片”!
最后,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桃芳李馥!祝愿同学们茁壮成长、未来可期!祝愿我们的乡村教育,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编辑:曹鑫宇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