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芷江大垅学校江阳:以奋斗之姿,赴青春之约_三湘校园_湖南教育新闻网 - 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主办
芷江侗族自治县碧涌镇大垅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江阳
金秋九月,我们再次相聚于美丽的校园,共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致以诚挚的问候,特别向刚刚加入我校的新老师和新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就在昨天,国家进行了震撼人心的盛大阅兵。这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一次对和平的宣誓,也是一堂属于全体中国人的“公开课”。在这场阅兵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国威与军容,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可触可感的价值观。
今天,我想以这场阅兵式为引,与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思考,作为新学期的启程之礼。
一、致敬历史,在回望中读懂坚守的意义
八十载风雨沧桑,我们不能忘记,是谁用生命换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昨天的阅兵式中,战旗方队承载着英雄的番号与荣光,军乐团奏响《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这些跨越时空的旋律。它们在传递一种精神——那种在危难面前不屈不挠、在重任面前勇于承担的民族气节。
同学们,历史并不遥远,精神更可传承。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中、生活中,也都会遇到需要“坚守”的时刻——可能是解一道难题、坚持一项运动、完成一个项目,或者是在挫折面前不轻言放弃。真正的成长,正是来自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信念。
二、聚焦当下,从细节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阅兵仪式中,有很多“看不见的细节”,恰恰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国旗护卫队没有音乐伴奏,却步步精准、毫厘不差,靠的是绝对的纪律与默契;礼炮兵实现“盲取盲送”,每一个动作都来自成千上万次的重复训练;三名“90后”旗手,用家族三代的从军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叫“责任的传承”;平均年龄仅21岁的海军方队,展现出年轻一代的担当与自信。
这些,都不是天生就有,而是用汗水浇灌、用信念支撑的结果。学习也是如此,没有枯燥的反复练习,就没有灵活的运用发挥;没有严格的自我要求,就难以真正突破自我。愿大家在新的学期中,学会在细节中打磨自己,在坚持中塑造自己。
三、奔赴未来,以青春之名书写时代答卷
我们正处一个伟大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国家蓬勃发展,世界机遇无限。
这场阅兵不仅回顾历史,更展示未来——众多新型装备首次亮相,信息作战、无人科技等新型力量日益成熟。而这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工程师、教育家默默奉献的结果。
同学们,你们将来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愿你们珍惜在校园中的每一天,认真听好每一堂课,踏实完成每一次作业,积极参与每一次实践。你们现在积累的每一点知识、锤炼的每一种能力,都在为未来的人生筑基,甚至是为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增色。
老师们,我们也当如阅兵队伍中的将士一般,以专业和热爱深耕课堂,以爱和智慧陪伴每一个生命的绽放,做学生成长的坚实基石。
老师们,同学们,新学期的序幕已经拉开。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这场阅兵中感受到一份责任、一股力量、一种精神。让我们以奋斗为笔、以梦想为纸,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写下无愧于自我、无愧于青春、无愧于国家的崭新篇章!
最后,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愿同学们学业进步、成长成才!
编辑:曹鑫宇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