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本真——教育现代化的“中方探索”_《湖南教育》_湖南教育新闻网 - 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主办
舞水之西,有一座千年历史的荆坪古村。面积不大,却底蕴深厚。
古村的所在地,恰恰是“湖南省最年轻的县”——中方县。虽建县仅26年,却散发着一种新生之美,并蓬勃生长着。和其他县城一样,中方人清楚地知道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
而中方教育人,也始终保持着改革者的青春与活力。早在2019年,中方作为怀化市“县管校聘”试点县,率先围绕这一重大改革做出了积极探索,但他们并没有止步于此。近日,记者重回中方,听到了许多有创意的探索——
比如,每门学科只统计前80%学生的成绩,后20%学生的成绩不计入学科质量评价;
比如,将师生关系系数(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与单科成绩相乘,最后才是教师的最终考核分数;
比如,增加最美教室、最美寝室、最美办公桌、最美课桌等评比项目,但评价标准均由各校自主拟定;
比如,所有教育工作者,包括后勤人员都有机会获得“最温暖”的称号;
…………
“我们在不断挑战中奔向教育现代化,让教育回归本真,并将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中方县委书记张家铣坚定地说道。
尊重科学规律,优化教育生态
2021年7月29日,潘青松重回教育系统。
他是谁?
现任中方县教育局局长。
1989年,青年潘青松走上工作岗位,他先后在小学、中学担任语文、数学、历史等学科教师,还曾有过8年班主任经验,3年中层、5年校长的管理经验,以及15年教育局副局长经验。
“2019年,我被调至县科协担任主席。”特别提及,是因为潘青松结合这段时光,有了进一步思考,“做教育,就必须尊重科学与规律。”
重回教育系统的潘青松坦言,当时的自己面对“如何做好教育工作”这一任务心里没底。他连续召开了十多场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一线教师对于中方教育未来发展的意见。
“有收集到好点子,但也听到了不少抱怨。”因为当过教师,潘青松眉头紧皱,“如果教师都找不到职业幸福感,那教育工作如何继续开展。”
同时,与县教育局合作的心理协会提供的一份心理测评报告摆在了他的面前。数据显示,全县共有24.59%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需重点关注学生占比为9.6%。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潘青松陷入沉思,“是啊,如果教师都觉得不幸福,那他们怎么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呢?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问题的根源又在哪里?”
通过走访与交流,潘青松认为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校的官僚化和形式主义;二是以分数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追求,导致师生关系的冷漠。
作为教育局局长,社会与家庭的问题也许无法解决。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教育内部创设一种宽松、自由、安全的生态环境,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感受到教育的使命、工作的价值和生活的美好。
于是,“三温”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即做温暖的老师、创温馨的校园、办有温度的教育。这一理念,也落实在了各项具体工作中——
一是改变育人环境。
对于机关的环境,潘青松希望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在这里工作的同事都有健康的身体、愉快的心情。为达成自己的“愿景”,潘青松推行清爽型机关建设,“教育局每片区域的环境卫生,都实行股室包干制,并施行‘最美股室’评比制度。”
而落实到学校,则是一月一次的“温馨校园”评比,包括校园文化、师生素养、校园环境这三个指标。同时,各校在内部进行最美教室、最美寝室、最美办公桌等评比。
“不会增加师生的负担,因为评判标准由各校自己定。”怀化学院云谷实验学校校长张丽说,“学校师生都积极参与此项活动。现在,即使学校没请保洁员,学生穿着白色校服在地上打滚玩闹,也不怕变成‘小煤球’。就连一些男教师的办公桌也从一开始的杂乱无章、分数最低,变成了‘最美’。如此一来,师生能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以热情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
二是给校长赋权,给教师松绑,给学生减负。
怎么给校长赋权?首先,全面修改学校绩效评价细则,由91条大幅删减至64条,把更多的自主空间留给校长;其次,除上级有要求以外,各股室不得随意到学校安排与教学无关的任务,而是要做好服务工作;最后,大幅压缩会议次数,县教育局一年最多召开3~4次,利用微信群办公,让校长们从繁重的会议中解放出来。
怎么给教师松绑?两个方法:一是改革学生成绩统计方式,每门学科只统计前80%学生的成绩,后面的20%学生成绩不计入教师成绩。二是多维评价学科成绩,防止教师过分追求分数、放弃后进生,并把考试成绩与师生关系系数(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相乘,最终得出教师考核分数。
怎么给学生减负?在严格执行“双减”政策的同时,全县探索推进“八特”学校,即教学改革、全员阅读、劳动教育、体健教育、艺术教育、优科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创建。每所学校可在此基础上,自创特色,为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供成长方向。目前,已创建课堂改革样板校,阅读教育、劳动教育等特色校共计31所。
三是整县推行安全小组长和安全信息主动上报共享制度。
以泸阳镇中心小学为例。“每班根据性别、性格及学习能力等差异,将全班学生分成7到8个小组,每组6到8人。每组选派一名总组长,组内成员承担防溺水、防性侵、防校园欺凌等分项任务,并收集相应存在的安全隐患。”校长杨英宋介绍,“总组长每周统一收集小组情况,再由班主任召集各组组长了解一周情况,如遇突发事件需第一时间向班主任或学校领导报告。这项工作可以说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全员参与,未来还会有家长加入,真正做到了能第一时间掌握信息,防患于未然。而且,主动向局里上报安全隐患问题不会被扣分。”
近两年,通过这一举措,全县实现防溺水、交通、校车等安全“八无”目标,获评“湖南省防溺水疏堵结合示范县”“湖南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县”,真正创建了宽松、自由、安全的教育生态环境。
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对多数
回归教育本真,人是关键因素。
“首先是充分给予校长自由施展的空间。”要做到这点,潘青松在给校长松绑的同时,还得思考如何破除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一方面,为防止少数校长权力任性,我把教师对校长的满意度测评在绩效考核中单列出,凡是教师满意度达不到85%的,校长考核就定为不合格等次;另一方面,我设立局长邮箱,并向全县公开,鼓励教师和家长直接向我提出教育建议。3年来,我收到55封邮件,回复率100%。”
李强是中方镇炉亭坳学校的校长,过去的他,总是倾向于用行政手段管理学校。自从与潘青松深度交流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做事方式。“在当前的教育生态环境之下,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须以人为本。”
“校长不是官,只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师生的服务者。”李强领悟到潘青松话语中的含义后,广泛听取教师意见,共同制订考勤、考核等制度。学校整个氛围都变得轻松、温馨了,教师们干起事来也更有团队战斗力了。
“其实,学生已经是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了,但老师仍然保持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思想。”在潘青松看来,要想实现教育现代化,得抓住校长这个关键少数,带动教师这个绝对多数,激活这两支队伍的学习性、积极性、创造性。像李强这样转变思想观念的教育工作者在中方越来越多。
由于是校长队伍中资历最年轻的,一遇到校长读书论坛、校长管理论坛、校长教学大比武等学习机会,中兴小学校长杨彦禄最期待,也感觉最受益。
“2021年前我一直在县教育局工作,虽说机关工作经验丰富,但管理学校还是有不少疑惑。”这几年,通过这三大校长交流平台,杨彦禄学到不少教学技巧、教育理念和治校经验。“毫不夸张地说,我的个人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就连原本有些抵触情绪的铁坡镇学校校长丁家兵,也开始期盼后续的活动。“开始因事务繁多,有排名压力而不愿参加。”自从认真准备参加比赛拿到一等奖,丁家兵感受到很久未曾有过的职业获得感和自我成长,“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从学习型校长向专家型校长转变。”
如今,中方的校长团队已成为共同体,正整体向上发展。这批敢干事、想干事的经验型校长正启发着更多年轻管理者。
2023年上半年,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中方县第一中学德育主任曾娜向潘青松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她在信中写道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职业规划。很快,这封信得到了回复,她的个人成长也受到关注。
秋季学期,曾娜接到通知,担任学校副校长,成为班子成员中唯一的90后。这对她来说,是鼓励,也是继续勇往直前的动力。
“几年前,我在学校开设30多个社团,希望县城的孩子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可以拓宽视野、锻炼能力、培养爱好。”如今,在新的岗位上,曾娜想把这项工作进一步完善,“下一步,我想以社团为单位,根据社团特点开展研学课程,并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指导。”
2022年,怀化学院云谷实验学校刚成立,张丽拿着对这所学校的五年规划方案,一路披荆斩棘,为自己赢得当校长的机会。在这里,她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30岁的创业团队;在这里,她尝试实行弹性上班制度;在这里,她要求班子成员包揽非教学事务,保证教师教书育人的时间;在这里,她看重教师们的教案,更看重班子成员随时推门听课,了解到的课堂实际情况……
在中方,校长队伍在学习中发挥着自己的创新管理能力,优秀的教师队伍也有了不少展示舞台。
2023年,中方县第一中学教师杨秀丽获得“最温暖教师”称号。
“在我心里,教师除了教书,还有育人。进入教育系统8年,我一直坚信‘什么时候触及学生的心灵,什么时候才开始真正的教育’。”所以,当获评全县第一批“最温暖教师”时,杨秀丽十分清楚这个奖项在自己心中的分量。“我会用实际行动付出更多努力,对得起‘最温暖’这三个字。”
与此同时,作为第一届班主任论坛的优秀成员,杨秀丽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一路走来的柔性班级管理经验分享给全县教师。“我很感谢这些平台,也希望能将自己的力量传递给全县的教育工作者。”
让教育充满温度,让学生爱上学校
学生时代应该是充满快乐、充满诗意的,应该充满对未知世界的无限探索。让教育充满温度,让学生爱上学校、爱上学习,才是教育的本质。
“每学科后20%的学生不纳入学科质量评价,其实是双赢的结果。”说这话的,是中方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欧小松。
可是2023年下学期刚开始时,他对于这个新提法还持有怀疑的态度。“很多人都会认为,那是不是放弃这20%的学生呢?其实不是,反而起到了‘托底补缺’的作用。而且,这20%的学生并不是固定的那群人。”经过一学期的试点工作,欧小松完全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中方县芙蓉学校是第一批试行此举措的学校,校长覃周紧特意在2023年下学期开了两场座谈会,参会学生来自九年级的前50名和后50名。
在会议室里,覃周紧和学校教导主任一起,坐在学生中间,跟他们聊教育,听取他们的想法。
“不想给他们太大压力,也不愿放弃他们,我能做的就是帮他们找到学习目标,从而转化为自觉行为。”座谈结束后,覃周紧与后50名的学生每人签订了一份目标协议,这些孩子对于下一阶段的学习信心十足。
作为一线教师,匡禹蓉对此有直接的感受。“我们要承认,学生之间接受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当然也不能否认,只要有分数的考核,就会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存在。”面对后20%的孩子,匡禹蓉有时难免也会忽略他们,“现在教师减少了排名的焦虑,反而能发现他们身上好多闪光点。自然而然,孩子们的存在感强了,笑容变多了,也愿意跟老师交流了。这才是孩子应有的状态。”
“要充分信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无限成长的可能,每个孩子可以发言、自由思考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这句话,潘青松反复强调着。
如果说“指挥棒”的变化是让教育充满温度,那么“八特”学校建设则给孩子提供了舒展生命的环境,让他们爱上学校。
何为“八特”学校?即包括课堂教学改革在内的八种类型的学校建设。
先说课堂教学改革——
2023年下半年,花桥镇中心小学校长覃政就在所谓的“差班”上了一堂数学示范课。
“课堂上我只讲5到10分钟,剩下的时间全部留给学生做课堂练习,他们做一个,我就改一个。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新知识或是完成其他作业。如果当堂课下课前5分钟还有没过关的学生,我会在黑板上再讲一遍知识点。”在覃政印象中有个叫唐日轩的学生,平日里不喜欢听数学课,但在推行这种课堂模式后,他会主动去学习知识点,第一遍做不出就尝试做第二遍。“如果通过分层教学,能让这个班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就说明根本没有所谓的‘差班’,而是教师得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其实,校长读书论坛、校长管理论坛、校长教学大比武等举措都是为了更好地推行‘三中心’(学生中心、知识中心、能力中心)课堂教学改革,以此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潘青松说,“同时,我鼓励教师练好‘三功’。一是憋功,教师在课堂上要憋得住,要从‘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避免独自在课堂滔滔不绝,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内功,教师应通过大量学习与阅读,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知识储备量;三是点功,在课堂,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除此之外,“八特”还指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科学教育、优科教育等学校特色发展。在这一举措之下,全县各校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做深科学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科学价值观,努力开创新时代科学教育工作新局面,中方县与怀化学院合作引进了巴克基础科学课程,在多所学校开设了科普教育课程。
近几年崛起的“新秀”——中方县芙蓉学校,就是试点校之一。
“从建校开始,我们就有着‘四大节’的传统,其中就包括科技节。”学校副校长杨妍介绍,学校一直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比赛、成立课后服务兴趣小组,让学生对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而系统性开设科普教育课程后,更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我喜欢上科学课,通过科技创新,我可以把自己脑海中的一些模型做出来!”一见到记者,六年级学生彭星焱就滔滔不绝地分享起了他组装的一些电路模块。
据彭星焱介绍,以前他总是喜欢在课余时间玩一些电子产品,当学校开设科普教育课程后,他惊喜地发现,一些曾经埋藏在自己脑海中的小发明,居然可以通过组装模块做出来,于是他渐渐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时不时要求家长帮忙购买一些实验器材,“做实验能增进我对知识的了解,也让我养成了做事一定要细心的习惯,毕竟,实验过程中的一点小差错,都会对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科普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重在坚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从小的方面抓起,我们通过组织多元化的科技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对学习、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使他们爱上学习、轻松学习。”学校副校长杨司友说,除此之外,学校还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以赛促学。据统计,学校师生近年来取得了机器人编程技能大赛一等奖17个。
而在蒿吉坪民族学校,当学校特色建设与传统文化相碰撞,迸发出的是不一样的火花。
“瑶乡山歌传四方,爱好歌友聚一堂。歌唱党的好领导,人民团结又安康。”在蒿吉坪民族学校“瑶山锣鼓班”的排练现场,学生们在校长杨贤生的带领下,一边敲击锣鼓,一边唱起了《瑶乡山歌传四方》……
蒿吉坪民族学校是全县唯一一所民族学校,现有150名学生,其中瑶族学生127名。而杨贤生这个土生土长的瑶族汉子,自1984年参加工作起就扎根于此。近年来,伴随着杨贤生一起被按下“加速键”的,不仅是他的瑶乡教育事业,还有他的瑶山锣鼓梦。
然而,据杨贤生回忆,学校最开始推动瑶山锣鼓教学时,其实并不顺利。
“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来读书,不是来学瑶鼓的。”
“学瑶鼓,能提高学习成绩吗?”
“整天在学校敲敲打打,影响到师生休息怎么办?”
…………
起初,不仅是家长,就连学校的一些教师,都对教学瑶鼓不看好,认为有点“不务正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将书教好,也要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虽然不乏质疑声,但杨贤生的想法却十分坚定。没有专业教师,他就自己去请教老艺人,边学边教学生;没有教材,他就去田间地头走访瑶族老乡,将口口相传的歌曲一句一句记录成册;为了让大家更了解、认同瑶族文化,不论是外出参观学习,或是代表学校参加会议,杨贤生都会身着瑶服……
渐渐地,蒿吉坪民族学校的瑶鼓教学有了起色,甚至走出学校,走向了更高更大的舞台。
“通过学习瑶鼓,孩子们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自信心有所提升,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成绩不降反升。现在很多来我们学校参观调研的人,看到孩子们那股子自信劲,都说不像是农村孩子。”杨贤生表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家长和教师对学习瑶鼓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现在还有家长因为名额满了,自家孩子没报上名而找到学校希望加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曾对我们的瑶鼓特色活动做了长达15分钟的专题报道,这也大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信心。”
特色教育,远不止于此——
离县城将近70千米的铁坡学校虽没有运动场,但学校正大力推行跳绳这项运动,校长、教师、学生、门卫、保安等,只要在铁坡的人就会爱上跳绳。
在中方镇牌楼中学,校长胡应明正在对学校爱心义卖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学校推出了“244劳动课程体系”,利用闲置土地开设生态农场,并将二十四节气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清明节组织学生去地里采艾草做青团,端午节洗粽叶包粽子,冬至全员包饺子,真正将劳动教育付诸实践。
桐木镇中学,学校专职副书记朱丽群正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师生练习太极拳,并将与太极拳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温润心性的同时,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中兴中学办公室内,教科室主任罗歆正在观摩语文教研组的成员们商量如何组织开展课本剧比赛,这是中兴中学开展学科知识竞赛的一种形式,通过将学科知识竞赛与学校教研组建设相融合,根据学科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中方县各中小学校园内,一朵朵特色教育之花悄然绽放。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学校发展活力,激发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挖掘劳育、体育、科学教育特色亮点,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结束2023年工作后,潘青松看着自己面前这份2024年工作计划,对加快推进中方教育现代化有了更大的信心。
编辑:王心宇